查看原文
其他

稳如老狗的投资心理

暴富菌 人间富贵发 2022-10-19





  • 今天我们要讲讲大家可能有些陌生的话题,心理学。谈到投资,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毕竟,投资是财富保值和增值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虽然大家对投资不陌生,但真正掌握投资的人却不多,今天就先简单聊聊,从心理学角度,有哪些地方应该注意,才能做好投资。

  • 先说说很多投资人一上来都会犯的错误【过度自信】
  • 过度自信表现在两个方面:错误估计和自负
  • 人们在觉得自己掌控了局面时往往更过度自信,比如在抛硬币前会下更大的赌注,看上去似乎自己的参与在某种程度会影响抛硬币的结果

  • 过度自信的交易:一般而言,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过度自信,频繁出手,金融学家布拉德巴伯和特伦斯奥丁发现:单身男性周转率最高,已婚男性次之,已婚女性次之,单身女性最低,而且周转率高不一定带来更高的净回报率,高周转率意味着支付更多的手续费
  • 周转率是指:投资组合中的股票在一年时间内发生变化的百分比,比如50%周转率意味着那位投资者在一年内出售了投资组合中一半的股票,然后购进了新股票

  • 过度自信与市场:调查股市的月收益率以及40年来的交易量,发现在高收益率的月份后会出现较高的交易量,相反,股市下滑后,交易量也会减少

  • 过度自信的心理来自于哪里?它部分是来自于投资者关于知识的幻觉——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对未来的预测会随着信息的丰富而更准确,也就是说,投资者会认为信息的积累会加深一个人对某件事的了解,进而提高其决策水平。
  • 这也就是认知错觉
    • 借助互联网,投资者可以接收海量的咨询,然而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缺乏专业投资培训和经验,因此对如何准确解读信息缺乏信心
    • 直接来自于信息源(如公司财务报告)的信息对于新手来说可能会很难懂,但是如果经过分析师解读后,新手可能会提高他们的回报率,但是新手一定要谨慎的对待这些建议,因为很难分清楚它们是不是来自于真正的专家
    • 相比于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更容易过度自信
  • 控制错觉:人们常常相信自己对一些不可控事件的后果具有影响力
    • 选择时,比如认为自己选择彩票号码可能会中奖几率高点
    • 过往的成功,有时候是运气使然,但人们也会归功于自己的能力
    • 网上海量的讯息增加投资者掌握的信息量,让投资者产生了控制能力增强的错觉

  • 今天我们要讲的心理学知识是自我控制。


  • 诺奖得主卡尼曼曾经说过:
  • 一个人如果不能平静地面对损失,就有可能涉足本来不会参与的赌博。

  • 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不懂心理学、无法自我控制的股民调侃中国股市就是赌博。

  • 赌资效应:人们获得利润后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赌博新手不会将赚的钱看作全部是自己的钱,他们似乎觉得是在拿赌场的钱去赌,即获得收益后会提高自己对风险的容忍度
  • 另一个效应是风险回避效应(又叫蛇咬效应):遭受了经济损失后,人们会变得不太愿意冒险。中国也有古话,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嘛。

  •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做出那么多失去自控的决策了。


  • 心理账户

  • 金钱本身不带标签,标签都是人们贴上去的,比如肮脏的钱、容易赚的钱以及意外之财等等

  • 心理预算是指人们从心理上对各项支出设定预算约束,并对各项支出进行追踪的认知过程。小到个体、家庭 ,大到公司 、集团都存在心理预算 ,所以心理预算的相关问题受到有关学者的持续关注和探讨。心理预算包括设定预算约束和对各项支出进行追踪两个过程。心理预算的影响因素包括支付方式 、训练 、储蓄 目标和个体的收入。

    • 第一,它通过设定预算实现对收入、花费的编码和分配。花费被分配到不同的心理账户中,并且对每种花费都设定预算进行限定。已经发生的某一类型的消费不能超出相对应类型的心理账户所设定的预算,比如我今天和朋友去唱歌了,明天朋友约我去看电影就不太想去,因为娱乐消费已经挺多的了。
    • 第二,追踪成本和收益,当交易向心理账户借款发生消费后,预算会对这些消费进行追踪。对某一消费越典型,潜意识里更容易被追踪,比如和朋友去唱歌比朋友聚餐更容易被追踪(事后想起这次消费),因为唱歌是典型的享乐,聚餐既属于享乐的娱乐账户,也属于生存性的饮食账户。
    • 第三,心理账户结算,结算过程是指,一段时间的消费行为之后,消费者会对自己的花费进行结算,查看各个账户的消费是否达到或者超出预算,比如这段时间娱乐消费较少,下一阶段的消费限制就会松懈许多,该类型的消费也会大大提高(深有感触,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手痒想去买点东西,有时候属于冲动消费了)
    • 成本与收益匹配
    • 与债务相匹配
    • 对于旅行,人们倾向于先付款后旅行,这与传统经济理论相悖,因为如果将金钱的时间价值考虑在内,明显是先旅行后付款更划算。然而人们认为预付费用的旅行更令人愉悦,先付钱,付钱引发的痛苦就结束了,稍后的旅行就会非常愉快
    • 对于加班,人们却倾向于先加班后拿钱,这还是与财富最大化中的早点拿钱相悖(深有感触,如果在上课前,先付给我家教课酬的话,我总感觉想偷懒,因为钱已经拿到手了,如果是先上课后拿课酬,动力会更足)
    • 对于购置洗衣机之类的电器,人们倾向于先使用后付款,这是符合财富最大化的,先享受,再慢慢支出
    • 人们偏向于将支付期限的长短与商品或服务的使用时间相匹配
    • 电器可以使用很久,属于长期收益,先贷款后支付,可以使消费与付款完美匹配
    • 另一方面,人们不愿意以负债的形式为那些已得收益付款,旅行与加班问题正适用于这种情况

    • 人们用财务预算来追踪和控制自己的支出,大脑也用心理预算将每笔心理账户的消费收益与成本联系起来,心理预算指的是将情绪上的痛苦与喜悦匹配对应起来
    • 心理账户通过心理预算执行自我监控功能:
  • 沉没成本效应:沉没成本(Sunk cost)是指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投资决策时理性的决策者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
    • 假设你花20块钱买了一张原价30的电影票,然而不小心弄掉了,你是再花20块钱买一张呢,还是不看了?从沉没成本中看,20块钱已经沉没了,应该放弃,你再花20块钱可以享受到30块钱的乐趣,应该买。然而大多数人会认为如果买了票,成本是20+20=40块钱,其实如果你不买的话,20块钱白白损失掉了。
    • 沉没成本同样可以应用在恋爱中,双方关系越来越坏,然而却想着之前付出了那么多,现在说没就没,会很难受,很可惜,两人的关系也就这样僵着不愿分手,其实这也是沉没成本效应在作怪

  • 还有一点在决策框架中提到过:相对于日常收入,从意外之财(如年终奖)中拿出钱进行储蓄或者去大笔消费会更容易,这也是心理账户在影响,“意外之财”的账户可以不那么心疼珍惜
  • 心理会计与风险规避:出租车司机会根据某个参考值来评估每天赚了多少钱(心理会计),他们在生意差的那天会主动加时工作以赚到相应的钱,在生意好的那天会少工作几个小时,其实如果时间成本一定、财富最大化的角度,他们应该在生意好的那天多工作,在生意坏的那天少工作。
    • 正如出租车司机对每一天区别看待,投资者对其每一笔投资也是区别对待的,投资者倾向于为每一笔投资设置一个单独的心理账户,对它们单独处理却没有互动,这加剧了第3章提到的处置效应,因为投资者不想承担懊悔之痛,所以会保留亏损股票,避免关闭心理账户。
    • 投资者甚至会在同一时间卖出亏损股票以减少糟糕的情绪,在一段时间内慢慢卖出盈利股票以最大程度享受成就的愉悦感,这也符合前景理论
    • 资产配置,人们通常用孤立的观点考虑自己的各项投资,这也是投资组合中需要考虑的


  • 正确决策

  • 华尔街有句名言:市场由两种情绪驱动——恐惧和贪婪
  • 能长期使投资者获益的决策是在不受强烈情感支配时作出的
  • 实际上,投资者一辈子都需要在获得即刻利益或未来利益之间进行斗争
  • 学者把这种自我控制问题描述为一个人的两个“自我”的斗争,这两个自我分别是为未来打算者和及时享乐者
  • 人们都愿意今早得到报酬,尽量把无趣的工作推后,人们似乎对现在和未来的看法不同,这导致他们的欲望很强而意志力很薄弱,多数人会选择现在立刻得到50dollar,也不愿意两年后得到100dollar,这样等于放弃了41%的年收益(十分惊人的收益率)


  • 控制自我

  • 多数人希望能做到自我控制,执行能够提供长期利益的决策,但他们也能认识到他们的欲望比意志力更强,所以他们会用各种方法提高意志力,包括经验法则和环境控制:
    • 节食人士家里不要有饼干
    • 赌徒不要去拉斯维加斯
    • 常迟到的人把手表调快几分钟
    • 赖床的人把闹钟放在离床远的地方,强迫自己起床
    • 改正酗酒的毛病滴酒不沾
    • 不动用本金的条件下控制开销
    • 低买高卖的原则控制交易行为
    • 在熊市期间要坚持以长远的目光看市场,坚持到底
    • 经验法则:
    • 环境控制:

  • 储蓄与自我控制:为退休存款颇为不易,因为这需要自我控制力,从心理上来说,一次性存款比从日常收入中拿钱出来存款要更容易
  • 经过比较,当你持有股票时,自制股利(出售股票)比股票的现金分红更有收益,因为扣税更少,所以从财富最大化的角度来看,投资者应该通过自制股利取得收入,而不是通过现金分红,但人们偏爱后者,在这传统金融学中被认为是不理智的,但可以用投资者心理来解释
  • 心理账户效应使得投资者把投资放在不同的心理账户中,比如高分红股票、债券或年金,它们放入投资收入心理账户,另外有一个不同的心理账户用来存放资本收益,人们似乎永远有一条经验法则:永远不动本金,此法则能提醒人们避免过度开销,但是也可能抑制增加收入的创造性思维,比如自制股利
  • 战胜心理偏差

  • 了解心理偏差
    • 这是前文的主要目的,介绍了各种心理偏差
  • 明白自己为何投资
    • 设定具体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 关注投资原因可以使你立足于长期,总揽全局,时时监督进展,明确你的行为与目标是否一致
    • 制定量化投资标准
    • 量化投资标准可以使你做投资决策时避免受情感、小道消息和其他心理偏差的影响
    • 分散投资
    • 购买多种类型的股票实施分散投资策略,比如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公司股票
    • 持有尽量少的自己所在公司的股票,因为你已经投入了劳动资本,不要再投入金钱资本了
    • 投资组合中包括债券
  • 控制投资环境
    • 每月只查看一次股票,而不是每小时都看,这样可以避免心理偏差:蛇妖效应、追求自豪避免懊悔的效应、赌资效应
    • 每月的同一天交易一次,这会帮你消除速度至上的错误观念
    • 每月检查一次投资组合,看其与你的具体目标是否一致,一定留心是否有现状偏差效应(人们倾向于保持现状)、赠与效应、代表性和熟悉性等心理偏差,确定投资组合是否足够分散




欢迎有兴趣交流的小伙伴加入《何以解忧  唯有暴富》微信群,入群可以咨询蛙哥,每日最新财经资讯以及相关投资机会参考,不日赚回入群费,认识一群一起暴富的群友,具体群信息看《到底是什么样的群,让小姐姐们放弃了买买买?


风险提示:本资料仅为参考信息,不构成对于投资者的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市场有风险,投资者需谨慎。投资者购买基金,要深思熟虑自行做出投资选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